最新消息:张恒嘉自媒体博客2016年4月全新改版!有想法的朋友可以在此投稿!”想与本站换友情链接的可直接QQ或给博主留言

打车软件烧钱大战带来的是僵尸粉?

IT新闻 张恒嘉 1910浏览

摘要 : 打车软件的烧钱大战总体而言是弊大于利,虽然依靠烧钱实现了用户数和订单量的“大跃进”,但无法持续、无法变现、无法堵漏成为这种模式无法跨越的障碍。就像微博买粉一样,虽然迅速获得了大量粉丝,但这些粉丝更多的是僵尸粉,只是虚假的繁荣,没有未来。

南冥一鲨 / 文  (百度百家首发)

近日,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的大战有即将结束的迹象。例如嘀嘀打车在一些城市已经悄然降低了补贴的金额,在有的城市嘀嘀打车甚至开始用“用嘀嘀添新衣”的广告代替,即用购物网站的现金券代替补贴。随着这场“烧钱大战”的硝烟散去,有必要分析一下这种方式对于两家公司的“得”与“失”。

一鲨(微信号:southsharker)认为,打车软件的烧钱大战总体而言是弊大于利,虽然依靠烧钱实现了用户数和订单量的“大跃进”,但无法持续、无法变现、无法堵漏成为这种模式无法跨越的障碍。就像微博买粉一样,虽然迅速获得了大量粉丝,但这些粉丝更多的是僵尸粉,只是虚假的繁荣,没有未来。

两家公司公布的成绩单都非常亮眼,实现了用户数和订单量的爆发式增长。烧钱大战实现了打车软件的强势洗牌,形成了背靠腾讯的嘀嘀打车和背靠阿里的快的的双寡头垄断,而其他十余款打车软件则迅速销声匿迹。

嘀嘀打车3月28日发布的公告显示,不到3个月时间,嘀嘀打车投入的营销补贴总额达14亿元,覆盖城市从32个增长到178个,用户数从之前的2200万,狂增到1亿,日均订单量从35万增至逾520万单。

快的方面提供的数据显示,截至3月31日,快的打车覆盖城市已达261个,较上一季度增长6.5倍;打车日订单数超过623万单,较上一季度增长20.7倍。数据称,第一季度司机通过快的打车收取车费的总流水超过47.3亿元,这其中还不包括支付宝扫码支付的车费。

然而,在这场狂欢的背后,却无法掩盖那些问题,而这些问题告诉我们,这种烧钱大战的模式可以休矣。

首先,依靠烧钱大战获取用户和订单,以及培养用户习惯的方式无法持续。一鲨专门就“停止补贴后是否还会用打车软件”询问了一些出租司机和周围朋友,大部分用户都选择了NO。想想在没有补贴前的情况吧,在高峰期加价5元甚至10元用打车软件都打不到车,而在空闲期招手打车都一大堆空车,人车矛盾其实在打车软件这里没有得到根本解决,之前大部分人们用打车软件都是奔着补贴去的。

来自第三方支付公司易宝支付的一项调查显示,如果没有补贴,肯定会用手机支付打车费用的人群只占到受调查人群的26%。如果这种情况成真,将是非常可怕的事情,说明短期的大跃进的繁荣只是昙花一现,无法持续的结果将使得之前的那数十亿打了水漂,而背后的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也将成为僵尸账户。

本质而言,打车软件给用户的价值还没有大到无法离开的地步,也就无法实现与用户的黏性。阿里和腾讯选择打车软件下手,看到了打车的刚性需求(人们每天都会打车,而且可能不止一次),但是除了方便性之外,其实并没有根本解决高峰期人多车少而非高峰期人少车多的矛盾,也就没有解决用户黏性的问题。

其次,打车软件迅速积累起来的用户群,很难找到很好的变现途径,单纯的广告肯定不行。如果腾讯和阿里玩的是互联网思维,那么烧钱的目的是为了迅速积聚起大量的用户,然后通过其他方式将用户实现变现。嘀嘀打车已经开始尝试推送购物网站的购物券来探索变现途径,然而这种简单粗暴的变现方式事实证明并不成功。

近日,某媒体记者随机采访了部分市民,他们的观点是“如果没有现金优惠,还不如路边招手打车方便。当初使用打车软件就是冲着补贴多的甜头,打车送现金券相当于变相广告,还不如卸载了呢。现在各大购物网站每天都会赠送大量的现金券,如果不在该网站购物,现金券其实就等于一张废纸。”

再次,打车软件烧钱大战的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人性之恶,显示出这种营销模式不能很好的实现防作弊,造成订单量和用户数出现水分。一鲨之前提到,为了获得补贴,出租司机和用户都琢磨出了各种方式来作弊。

如之前流传甚广的“出租车可用打车软件补贴致富”的段子:一台出租车配买10个手机号注册微信和支付宝,既当司机又当乘客,可望年入200万。虽然这个有些夸张,但也反映出作弊比较普遍的事实,这也造成用户和订单虚高的情况。这说明,之前被认为比投广告更聪明的互联网思维的营销模式,其实漏洞很多,并不是可以推而广之的营销做法。

其实,打车软件的涌现,其实没有真正缓解打车难的问题,这才是最为致命的地方,这一点说明打车软件并没有给用户带来不可替代的价值,也将无法靠短期的烧钱获得持久的用户和更好的商业模式

转载请注明:张恒嘉自媒体博客 » 打车软件烧钱大战带来的是僵尸粉?